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丰田在华60年:中国车企走向海外的教科书

丰田在华60年:中国车企走向海外的教科书

2024-10-12 上午 9:53:31      来源:智能科技网      编辑:谢宓

(导语)战略洞察力与长期主义 作者 | 沈天香 编辑 | 李国政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不久前,在与一位新能源汽车品牌CEO交流时,他谈到了一个现象——在高端轿车市场,自主品牌一直难起声量,核心原因是中国……

(导语)战略洞察力与长期主义

作者 | 沈天香

编辑 | 李国政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丰田在华60年:中国车企走向海外的教科书第1张

不久前,在与一位新能源汽车品牌CEO交流时,他谈到了一个现象——在高端轿车市场,自主品牌一直难起声量,核心原因是中国老百姓购买高档轿车时,天然就会想到几个外国品牌。

这其实与中国汽车发展历程有关,与高档轿车如何进入中国老百姓的视野有关。

故事要从1964年说起。

那一年,中国汽车工业处于起步阶段,红旗CA72经中央决定定为“国车”,参加10月举行的国庆迎宾活动。在那个年代,汽车对中国百姓来说,还是稀罕物件。

也正是那一年,日本丰田汽车首次在中国大陆展示了旗下高级车型——第二代皇冠。在第十六届广交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一位神秘参观者还一次性订购了10辆皇冠轿车。

丰田在华60年:中国车企走向海外的教科书第2张

丰田汽车在中国发展的大幕就此拉开。几乎与此同步,中国百姓开始接触高档汽车。

1972年9月,中日邦交正常化,相关协议签署之前,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许可证,促成中国汽车考察团访日,时间长达一个半月。那次考察中,中日双方就整车进口和面向中国汽车市场的新车型开放等话题进行广泛的交流,打开了中日汽车交流合作的大门。

一年后,中国引进200辆皇冠,专门用于每年广交会的接待工作。毫不夸张地说,国人认识高档轿车就是从丰田皇冠开始。

在中国发展60年,丰田汽车不断加深与中国的合作,特别是通过与一汽集团、广汽集团合资,分别成立一汽丰田、广汽丰田两家整车厂,并引入雷克萨斯品牌,成为备受中国消费者信赖的汽车企业。

丰田在中国创造了诸多历史:它是最早与中国汽车工业接触的国际车企之一,是第一个在中国开设售后服务中心的外国车企,是唯一凭借享誉世界的先进生产方式深刻影响中国制造业的车企,也是最早风靡中国汽车市场的品牌之一。

丰田在华60年:中国车企走向海外的教科书第3张

然而,尽管60年盛誉等身,今天的丰田在中国面临转型难题。新汽车时代到来,比亚迪、特斯拉以及中国新造车势力异军突起,中国本土自主品牌以电动化、智能化为先手棋搅动竞争格局,让包括丰田在内的所有跨国公司都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不同的企业都有各自的禀赋、基因和密码。回望丰田在华60发展历程,帮宁工作室希望通过探寻助推丰田在华走到今天的成功因素,找到一些启示,同时,让外界看到在新汽车时代不一样的丰田。

01.

战略家的眼光和思维

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双突破1000万辆大关,并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自此连续15年中国稳居全球汽车产销第一宝座,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大国。

将目光拉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中国经济基础极为落后,中国汽车尚在蹒跚学步,谁能想到中国汽车后来跃居世界第一?

但丰田预测到了。

13年前,丰田中国特别顾问、丰田在华事业的主设计师服部悦雄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说:“从我进公司起,我就知道丰田汽车的最高领导一直关注中国市场,并预计中国将来肯定会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

服部悦雄于1972年被丰田汽车录用,在此之前,他曾加入丰田汽车销售公司全资下属的现代文化研究所,负责包括汽车和社会关系等市场调查。他说,研究所做了很多对国内外市场的研究,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

丰田汽车希望和中国合作的意愿,甚至早于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

1971年,丰田汽车首次访华,并邀请中国汽车工业考察团访问丰田汽车。丰田的目的是加强交流和联系,并与中国建立合作关系。

1972年9-10月,中国汽车工业考察团一行12人到日本,参观考察了几乎所有汽车厂商,包括丰田、日产、本田、富士重工、三菱、马自达等。在他们访问期间,1972年9月25日,中国和日本政府签署发表《联合声明》,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

丰田汽车并不是第一个在中国合资建厂的跨国车企,它在与中国合资合作之路上一波三折。

但是,在此期间,丰田所做的一切,成为它后来者居上的根本原因。

首先,产品和品牌深入人心。

如前述,国人认识高档轿车源于1960年代入华的丰田皇冠。1970年代,随着更多丰田车进入中国,丰田口碑逐渐积累。1980年代,那句“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广告语家喻户晓。

1990年代,当中国私人购车放开后,进口车争相涌入中国市场,而皇冠就是为数不多的豪华车代表。此外,Camry佳美品牌(即后来的凯美瑞)XV10通过进口方式进入中国,以先进的动力配置、电动车窗座椅以及真皮内饰,赢得了“可靠耐用及豪华舒适”的口碑,被贴上了“开不坏的Camry”标签 。

丰田在华60年:中国车企走向海外的教科书第4张

其次,构建了日趋完善的产业链体系。

在售后维修方面,早在1980年,丰田就在北京开设了首家汽车维修中心,并设立企业代表处。后来,在北京、广州两地开设维修培训中心,在中国本地、为中国市场培养汽车维修人才。

在零部件本土化方面,1990年代,丰田在天津设立众多零部件企业,为未来合资打造生产基础。

此外,多次探寻合作机会的过程,让丰田积累了大量的中国经验,包括对CKD模式的探索。

1998年,丰田与四川旅行车制造厂合资成立四川丰田,为丰田汽车后来在华合资建厂奠定了深厚的基础。2002年,一汽与丰田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一汽丰田诞生 ,这是丰田汽车在华第一家整车合资企业。2004年,广汽丰田成立,南北丰田格局形成。

丰田在华60年:中国车企走向海外的教科书第5张

2003年10月,丰田与沈飞合资成立沈飞日野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生产中型以上的客车和货车。至此,丰田成为唯一在中国拥有超过两家合资企业的外国车企,同时也成为唯一在中国完成汽车行业全产业链布局的外国车企。

在丰田汽车的全球化战略中,从CKD转向本地化建厂是一次重要的切换。某种程度上,乘着中国改革开放后腾飞的东风,丰田成功在中国组建合资企业,对其全球化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是一个战略家的眼光。丰田拥有发掘新兴市场的眼光和洞察力,并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长期主义。

02.

全球学丰田

帮宁工作室在出版的十余本汽车专著中,基本上都提及了中国车企运用丰田的TPS精益生产方式,以及对他们的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可以说,每一个深入生产制造环节的管理者,都必须先学习TPS生产方式。由此可见丰田模式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之深远。

事实上,在合资前,丰田就向中国输出了他们赖以成功的精益生产管理经验,帮助中国车企提高生产效率。

1981年,丰田精益生产“宗师”大野耐一访问一汽集团,协助建造了两条模范生产线,推广精益生产。随后,丰田在南京汽车厂和西安交大等地,举办精益生产模式讲座,中国汽车行业学习丰田的第一个热潮达到顶点。

丰田在华60年:中国车企走向海外的教科书第6张

合资合作中,精益生产的理念不断被学习和推广。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丰田下属公司日野与一汽合作变速箱工厂项目,针对当时落后的解放牌变速箱,提供技术转让,出口先进设备,指导精益生产,提升生产效率。一汽变速箱分厂成中国制造业学习丰田生产模式的第一个样本工厂。

随着丰田在华合作铺开,精益生产方式在沈阳、天津、四川等地相关企业扎根,也被其他行业所学习。可以说,丰田为中国制造业培养了大量的现代化技术和管理人才,对中国车企早期的现代化建设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其实,不仅仅是在中国,如果统计全球哪家企业被人学习的次数最多,那丰田一定名列前茅。几十年来,几乎所有制造企业都将丰田精益管理作为标杆,制造业掀起过一波又一波学习丰田的热潮。

这种模式是超前的,是一次伟大的创新,即便在汽车行业遭遇百年之大变革的今天,仍有很多中国汽车企业在学习丰田、对标丰田。

丰田在华60年:中国车企走向海外的教科书第7张

备受瞩目的丰田模式,并不是在一朝一夕间诞生,而是同样体现了丰田的战略眼光和长期主义。

《丰田传》一书中,讲到了“准时生产”即“Just In Time”的理念,由丰田汽车创始人丰田喜一郎提出,核心是进行自主研发包括生产发动机在内的大部分配件。这个理念从提出到真正落地,用时近20年。

今天,在中国的丰田整车合资企业中,依旧在采用丰田“Just In Time”的管理方式,以保证品质,并坚信“造车是恰到好处”的哲学,在必要的时间生产和运送必要数量的必要产品,阻止有缺陷的产品流入生产线,确保向用户提供保值率高且养护成本低的汽车。

丰田在华60年:中国车企走向海外的教科书第8张

丰田精益生产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不断发展和进化。

丰田一直强调现地化,加速中国事业步伐。2010年,丰田就成立TMEC,将研发战略由全球化产品投放到中国市场,转向全面研究、迎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推进专属中国市场的本地化研发、生产,又在2023年将其更名为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IEM by TOYOTA),全力推进中国市场的本土化研发。

这是丰田在华加速转型的一个重要举措。从中能看到,丰田全力提高本土化研发速度及成本控制,通过开拓当地供应商、重新评估零件设计、生产技术和制造改革,强化竞争力。这些都是对丰田模式的升级,是丰田精益生产在新汽车时代的最新体现。

03.

并非落后者

近两年来,随着中国汽车市场进入以电动化和智能化为核心的新汽车时代,所有传统汽车制造商,包括丰田汽车在内,都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被解读为电动化的落后者。

其实,丰田汽车的电动化布局,早于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浪潮。

2005年,丰田率先在中国长春(四川一汽丰田长春工厂)投产全球首款混合动力车型Prius普锐斯,并在2015年实现混动车型国产化,开始引领混动在中国的发展。

丰田在华60年:中国车企走向海外的教科书第9张

2017年,丰田率先宣布“从汽车制造商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并在2018年第一届进博会上,展示了一个具象化的未来移动社会缩影——以丰田此举为始,电动化、智能化、互联化不再是概念,而有了具体的产品和使用场景,且一直盛兴至今。

与他者不同,丰田一直坚持全方位的电动化。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和14亿人口,是新车年销量超过3000万辆的世界最大汽车市场。正因如此,丰田才坚持“多路径”这一核心思想,均衡发展BEV、HEV、FCEV,并会在今后强化PHEV(插电混动)和研发新型发动机。

当前,混动是其销售主力。在丰田看来,无论是从成本、驾驶感受,还是用户使用的便捷度而言,这都是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最佳方案。直到现在,丰田依旧在精进混动技术,并探索创新。

与此同时,也打造了丰田bZ纯电动专属系列产品,加强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合作,以中国消费者偏好为核心,加快提升BEV产品的国产化研发。

丰田在华60年:中国车企走向海外的教科书第10张

目前,丰田次世代BEV产品正在研发中,丰田希望在充分验证后于2026年上市。全固态电池也将搭载到BEV车型上,并挑战于2027-28年投入实际应用。

氢燃料电池方面,丰田走在行业前列。

它与亿华通等中国伙伴合作,加快氢燃料产品在中国的当地开发、当地生产和普及,2020年成立联合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北京)有限公司,2021年成立华丰燃料电池有限公司,实现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本土化研发和生产。今年,丰田燃料电池研发与生产项目(一期)投产。

丰田在华60年:中国车企走向海外的教科书第11张

由此可以看出,“丰田电动化落后”基本上是外界在误读。相反,丰田早就在新能源领域未雨绸缪、从点到面全方位布局,为中国社会持续量产幸福。

同时,丰田加快融入中国智能化发展浪潮。在智能化方面,丰田加快开发中国专用的智能座舱,针对中国消费者喜好开发车机系统。在智驾方面,丰田与四维图新、小马智行等企业合作,加快自动驾驶、先进安全技术的开发。

丰田在华60年:中国车企走向海外的教科书第12张

一个能走过近百年的企业,绝对不只靠胆大妄为、东奔西撞,也不可能在学院课堂的说教中诞生,而是必须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摸爬滚打,在风雨的锤炼中长大。

在中国发展60年,丰田展现了一个有战略眼光和长期主义思维的全球企业该有的样子。

丰田入华60年的经历,是如今中国车企走向海外的教科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 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分享到: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标注